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登录或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的足迹 相关政策 均价计算 高级搜索 楼盘大数据 萍乡社区分布
归巢网 主页 归巢文化 查看内容

泡沫时代的政策选择:中国房价调控失败的原因

2012-1-2 00:09| 发布者: 归巢资讯| 查看: 1955| 评论: 0|原作者: 昆香广

摘要: 泡沫时代的政策选择:中国房价调控失败的原因 泡沫时代的政策选择:中国房价调控失败的原因 4月中旬,中国大陆三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了,结果是新闻话题连连。摘其其要点:(1)三月份70大中城市中 50个上 ...
泡沫时代的政策选择:中国房价调控失败的原因 泡沫时代的政策选择:中国房价调控失败的原因 4月中旬,中国大陆三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了,结果是新闻话题连连。摘其其要点:(1)三月份70大中城市中 50个上涨,8个持平,只有12个下降;(2)三月份CPI创新高,达到5.4%;(3)3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6794亿,广义货币(M2)增加16.6%,其余额达到75.81万亿元;(4)一季度发生了贸易逆差10.2亿美元;但是外汇储备却继续增加,超过了3万亿美元,达到了30447亿美元。/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如果把这些数据翻译成更直白的经济语言,就是:(1)中国的大陆的房价泡沫还在进一步扩大;(2)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还在恶化,人民的“痛苦”还在增加 (经济学中的“痛苦指数”指CPI和失业率的加总);(3)国家还在增印钞票,这是房价泡沫和人民痛苦增加的原因;(4)外汇储备是货币发行增加的原因,但是现在外汇增加不是由于外贸造成的,而是由热钱的大量流入造成的。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进一步的说,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经济结构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进一步严重失衡。其实这些结构问题在2005年就开始显现,国家也早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采取了一些宏观和微观调控措施,但是为什么越调控结构失衡问题越严重,没有达到政策目标呢? 最典型的是房价泡沫,国家早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从2005年开始就喊要稳定房价,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喊打喊了这么多年?可是房价还是不断上升呢?

这里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的政策选择和政策失败的原因?

国家的政策目标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政策的目标,因为一切政策手段都是沿着政策目标展开的。一般而言,学界公认的宏观政策目标有五个:(1)促进就业,(2)稳定物价, (5)公平收入分配,(4)促进经济增长,(5)促进政府的收支平衡和国际贸易的平衡。这五个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的关系非常复杂,现在学界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了解还是非常模糊,所谓是“假说连连,山头林立”。比如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产生机制,学界就没有一个公认的解释,搞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郁闷的说:我们正处在宏观经济学的“黑暗时代”。

即使如此,对政策目标和通货膨胀还是有一些公认的结论。在西方国家中,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公平收入分配是国家宏观政策必须满足的首要目标,这才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因为这三个东西是和普通老百姓的切身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开发了一个所谓的痛苦指数(CPI和失业率的加总)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了这三个目标,很多时候可以牺牲增长速度,和收支平衡。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比如,奥巴马口中频率最高的词汇应该就是“创造就业”。为此,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限制,收支平衡也在不断恶化。

但是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所以不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现在经济还处在起飞阶段,所以其政策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就是所谓的“保8”。同时,政府还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促进就业。这样的政策目标和对经济的局限认识就决定了中国政府政策选择的目标非常单一,造成现有经济失衡的后果。

政府的经济调控手段

确定了政策目标,政府就可以采取必要政策手段。政府的经济调控手段一般有3个:(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以及(3)行政指导。财政政策就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收支来调控。选择性的收税或者补贴,或者总量上增减税收或者增减支出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货币的发行量和其利息的调控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行政指导就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允许或者不允许某些经济活动。

现在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的两个结构性问题就是 (1)严重的房价泡沫,和(2)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在相互强化。这两者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久稳定。从长期来说,房地产的再生产能力非常低;高房价会削弱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因为企业由于高房租而无法生产;高房价也会恶化社会收入分配,破坏社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伦理秩序。同时,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后果可能会更为严重,可能会引起社会动乱,因为通货膨胀其实是对老百姓收入的一种剥夺。最近北非政治动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通货膨胀;国民党1949年在中国大陆溃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高通货膨胀。

按照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经济学家之一的弗里德曼(另一位是凯恩斯)的说法:“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说白了,资产泡沫或者通货膨胀就是因为多印钞票的后果。这个说法过去了50多年,受到世界上无数聪明人的挑战,或者小有修正,总体而言这个结论是没有很大问题。其中,一个小的修正就是:稍微过量的发行货币,因为价格的粘性,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讲,货币是中性的,多发行多少钞票,价格就会增加多少。

那对于现在这两个问题,如果对症下药,就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调控。从2005年之后,中国政府确实开始调控房市以及宏观经济,但是其政策却收效甚微?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货币政策的失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追求的政策目标就是增长速度。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中国大陆过去三十年中,每十年就有一个经济周期,依靠一个经济增长点。1978年-1989年依靠的是农业改革促进经济增长;1990年-2000年依靠的是出口和服务业的深化;到了2000年之后就是依靠出口和房地产来拉动经济了。

尤其是房地产,在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好像所有的人都从中获益了:政府增加了收入(现在占到地方政府的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房地产开发商获益,创造了大量的亿万富翁;老百姓改善了住房条件,同时资产得到升值;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都是优质资产;促进了城市化和农民工收入增加;消化了钢材,铝材,水泥等产能过剩;拉动了装修和家电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大概10年的房地产发展,到了2006年大家发现房价已经涨到了一个高度。高房价严重扭曲了市场分配机制,恶化了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国家开始调控,并且开始初步收效。不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政策。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借着世界金融危机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政府可以把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归罪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但是,政府担心房地产小泡沫的破灭会和当时的出口萎缩,双重打击经济增长。于是一改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借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提供的信贷,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得过量的流动性超出了房地产行业,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这就是用一个大泡沫来掩盖一个小泡沫的后果。说白了,这背后还是“保增长”优先的思想在作祟。

由于少量超额发行货币会短时间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也得到了初步恢复,一时中国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救星。同时,发行货币可以让政府得到所谓的“铸币收入”。于公于私,发行货币好像都是有利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当局或许尝到了货币政策的甜头,继续增发货币。

到了现在,中国的流动性在世界上排第一。广义的货币M2已经达到了75.81万亿元,约合11.6万亿美元。而现在美国的广义货币M2还不到9万亿美元。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GDP总规模只有美国的1/3。

经济是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系统,如果大家预期到物价会上涨,很多人会囤积,大量购买,这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这也是历史上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由此看来,对照中国的海量流动性,中国的未来对抗通货膨胀之路还非常漫长和艰巨。如果不采取更积极的手段,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也不是杞人忧天。

货币政策的选择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固定汇率来促进出口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外汇盈余。在2007年国家开始主动让人民币升值后,由于预期人民币和资产的升值,伴随着外贸,很多热钱也大量涌进,来享受“免费的午餐”。

经济中的预期是强大的。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战略,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超额外汇盈余的问题,还吸引了大量的资本秃鹰,使得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它们在吸食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汗。日本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外汇缓慢升值本身是一个错误的策略,因为它给国际炒家以无限的“免费午餐”的遐想。中国之前的历史也证明了,外汇汇率迅速改变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它能够回避强大的预期。很不幸,这次中国政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策略,重蹈了日本的覆辙。

在2003年的时候,现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先生就结合了自身作为前日本财务官时的政策教训为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指出,为了应对货币升值的预期,必需要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对超额发行的货币“消毒”。

货币政策的手段一般有三个: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率和基准利息的调整。为了对过量的流动性进行消毒,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提高存款准备金和提高基准利息。在“保增长”的政策目标下,中国政府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是前两个,而对基准利息一直不敢乱动。

公开市场的操作,主要是指发行国债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面对着超过70万亿海量的流动性,增发国债来吸收流动性,显然是“蚍蜉撼大树”,显得无能为力。即使发行1万亿的国债,吸收的流动性还不到M2的2%。

现在国家主要采取的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让商业银行来冻结一部分流动性。进入2011年不到4个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达到了创纪录的20.5%.即使这样,中国的房价还在上涨,CPI还在不断创新高。这也证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抗现在的通膨也是非常苍白的。按照测算,存款准备金每提高0.5个百分点,可以冻结3600亿的流动性。按照现在中国超量M2的现状,不吸收超过4万亿(M2的73.5万亿元*5.4%)以上的流动性,对通胀的效果应该不大。这样算来,存款准备金至少还要提高至少11%以上才能起效果。那时,我们的商业银行还能够经营吗?如果要起到控制房价,吸收的流动性需要更大。

即使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一点流动性。由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是暴利行业,货币总量控制是行不通的。中国有句古话:“人有两条腿,钱有四条腿”。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只要有钱,都会往这个暴利行业里面跑,进一步推高房价。打个比方,房地产行业就像一个大池子中的小池子,你可以把大池子中的水抽掉一部分,我还是可以把大池子中的水转移一部分到小池子中,大池子中的水即使都干了,小池子中的鱼依然活跃。最后的结果是,存款准备金这样的货币总量控制政策残酷打击了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后,房地产行业依然虚火旺旺,房价屡创新高。这就是泡沫的力量!

那为什么国家不调整利息呢?地球人都知道,利息是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利息是对抗通膨的最有效手段。由于现在大陆名义利息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为负,使得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贷尽可能多的钱买房,来投机。货币当局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他们一定认为,如果提高了利息, 其后果就是:(1)利息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游资进入,更加促进外汇储备的增加;(2)现在国有企业是银行的最大的债务人,提高了利息,国企肯定会难过;(3)如果提高了利息,按揭的月供也会显著增加,在工资增长幅度跟不上利息增长速度的时候,这可能会引起房贷的违约,和房地产需求的减少。房价下跌,按照上面的分析,会引起投机的抛售,地方政府收入恶化,银行坏账的增加和经济的萎缩。当然,这些利益团体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权衡了各种利弊之后,最后的政策选择是,中国货币当局拼命提高存款准备金,而对利息按兵不动,或者稍微下一点毛毛雨,提高0.25个百分点,做一个姿势给大家看看。却不敢真正动一下利息。同时,过低利息也让热钱产生了升息的预期,使得更多的热钱进入中国期待生息,使得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海量发行,房价屡创新高。

这样的局面,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选择走向一个死胡同,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房价越来越高,经济结构越来越失衡。

利息,最后的政策手段

有识之士早就呼吁要提高利息来对抗通膨。按照现在的状况,利息至少要提高到6%以上,超过通货膨胀的水平,使得实际利息为正,这样才能真正的控制房价和对抗通货膨胀。这也是历史和各国经验证实的唯一选择。同时,我认为中国必须停止人民币的升值,并且略微贬值,彻底打消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形成贬值预期。实际上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的现有汇率已经达到了均衡,中国的物价,除了吃饭之外,绝对价格已经不比外国便宜了。为了对抗利息升高后可能性萎缩,还必须对低收入者加大补贴。

可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局一直在等待奇迹,等待货币自身的收缩。这也就是经济学上Prescott和Kydland所说的“时间不一致”理论。货币当局总喜欢等待到不需要出手的时候才出手,其后果是货币政策没有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却在加剧经济周期。因为这个理论,他们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大家知道泡沫越大,其最后破灭效果越严重。日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按照现在的政策结构,为了保持增长而保持实际利息为负,投机需求必然会驱动政府增发一部分货币,然后货币当局接着又是提高一点存款准备金,房价和CPI肯定还会继续上涨。因为投机需求只有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然后进一步推高房价,这就是泡沫的力量。这个过程还可以延续一年以上,到18大前后,直到所有的政策余地全部耗尽。巨大的泡沫然后破灭。在中国现有的政治架构下面,那时可能获得是经济结构全面失衡和社会动乱的代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QQ|到手机版|归巢网-萍乡二手房网。今天日行情、成交行情、推荐房源。 ( 赣ICP备19011011号-1 )

GMT+8, 2024-4-29 00:26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